2.歷史:描述歷史事實、地理邊界、官方立場等的書。有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關於歷史事件的歷史著作。
如《左傳》;有以人的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傳記性歷史著作,如《史記》;有以事件為主線,相關專項材料壹起的歷史著作,最早創作於南宋,如袁殊的《資治通鑒終記》;有國別歷史著作,如《國語》、《戰國策》等。
3.子:指戰國以來的諸子百家著作和各種工、農、醫方面的科技著作,如《墨子》、《莊子》、《韓非子》、《本草綱目》、《孟茜弼談》。
4.文集:指歷代作家的詩文集,如《樂府詩集》、《古詩九十九首》、《全唐詩》、《中國古代文學觀》等。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的四大類。壹些大型古籍叢書往往收錄四書並以四書命名,如《四Ku全書》、《四部叢書》、《四部要》等。,可見四大類對古籍的重要意義。
擴展數據:
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適用於傳統文化經典。今天,熟悉古籍,進而了解傳統文化,仍然是我們的壹把鑰匙。五四以來,中國借鑒西方圖書分類法,按照現代學科體系對圖書進行分類。
漢代以後,各種官方和民間編纂的古籍不斷湧現,分類方法也有所改進。到了西晉,荀胥的《晉中經書》由六部改為四部,即A部錄經書(相當於六藝),B部錄分冊(包括哲人、兵書、數術、民間術),C部錄史書,D部錄詩賦,奠定了四部類的基礎。
東晉李沖編纂的《晉元帝書目》根據當時古籍的實際情況,將史書改為B部,分冊改為c部,這樣,經、史、分冊、集四部就形成了。
四部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誌》中,該書實際上是初唐名臣鄭偉編撰的,正式標註了經史子紀四部的名稱,並進壹步細分為40類。隋代以後,圖書分類的主流是遵循四部分類法。
百度百科-經典和歷史的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