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民間傳說中,這個古國都歸於三星堆古國。筆者十年前開始接觸和研究三星堆文化。通過對三星堆的地理環境和文物的分析,發現三星堆絕不可能有如此古老的文明,更不可能是古蜀文明的發源地。
首先,從環境角度來看:
人類的繁榮離不開自然環境。大約5000年前,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湖泊和沼澤。現在廣漢三星堆的位置應該屬於盆地腹部。不可能有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土地。此時人類主要居住在高山和近山地帶,即成都龍泉山、彭州龍門山和什邡華山。
為了抵禦隨時來襲的天災,我們的祖先不可能冒著生命危險在腹地建立城鎮(比如廣漢的三星堆)。他們的城鎮通常被山脈和河流包圍。他們壹方面可以靠放牧和捕魚生存,另壹方面可以隨時撤退到山裏躲避洪水。
金沙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當時古蜀的中心應該在今天的成都,而不是廣漢的三星堆。
二、從出土文物來看:
1929年春天,壹個農民無意中挖地,打開了中國的芝麻門。在壹個方形隧道裏發現了400多件玉器。
1986壹號、二號祭祀坑的發現,出土了大量的青銅面具、金器、玉器、玉哥們、玉璋等。根據出土實物判斷,這些高級玉器禮器是與燒骨殘渣壹起埋葬的,因此判斷這是壹座大型墓葬或祭祀遺物。
這些青銅人物反映了高水平的冶煉技術和生產中的高科技含量;它在雕塑創作的藝術審美中具有高度的理性和抽象性,其金、青銅線條準確、簡潔、流暢、多變、抽象,表現了城市的文化底蘊。
這些奇特而精美的文物,這種風格完全獨立的龐大而先進的古代文明是從哪裏來的?
大約在3300~3200年前,商朝中後期,古蜀國發生過兩次政權更叠。三星堆兩個大型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或許可以印證這壹歷史事實。壹號祭祀坑是杜預代替魚鳧時“毀其廟,移其重物”的遺跡。二號坑是明凱取代杜預時“毀其廟,動其重器”的遺跡。
這是很多關於三星堆的研究文獻都認可的觀點。
筆者也認同這種觀點,但我認為,這些“毀其廟,移其重武器”並不是奪取政權的王朝對前朝重武器的破壞。
從三星堆的多次大規模考古發掘來看,沒有發現宮殿等象征王國的遺跡。只是壹些房子的地基和剩下的墻。在壹些文獻中,三星堆出土的文化遺存分為四期(每期時間相隔100多年)。在我看來,這些不同時期的遺跡應該是岷江上遊的沖積土壤形成的,不可能存在於壹片經常被洪水肆虐的土地上。可見三星堆在當時只是壹個小鎮,而不是壹個王國的首都。從地理位置上分析,當時古蜀的都城應該在龍泉山、龍門山和華英。最有可能的就是今天的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應該是這壹點的有力證明。金沙出土的文物雖然比三星堆出土的要晚。這只能說明成都金沙遺址還沒有找到古蜀王國的真正中心,比三星堆更早出土的文物遺跡還沈睡在成都金沙遺址的某處,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挖掘。
那麽三星堆的文物是怎麽來的呢?
杜宇代替了玉符,杜宇應該是從山上下來的土匪。他們用武力襲擊了當時古蜀的都城成都。成都三面環山,魚鳧王把沈重的裝備裝上車,向川西平原方向逃命。
當他們逃到今天三星堆所在地時,洶湧的鴨河擋住了他們前進的道路,這些重武器根本不可能渡河。於是經過痛苦的選擇,玉符王按照巫師選擇的方位,挖了壹個大坑把這些重物埋了。巫神根據天上的北極星來設定方位,方便以後的搜尋和挖掘。這應該是第壹個祭祀坑的起源。
200年後,同樣的壹幕出現在杜聿朝,開明王帶著勇士從山上沖下來,攻陷成都。杜於王只好帶著金杖和玉具逃走,仍然逃到了鴨子河。他們走投無路了。杜於王也想到了把這些阻礙他逃跑的重物埋掉。巫神依然采用北極星的傳統方位,為他們選擇坑的位置。只是這壹次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埋藏他們的重武器,因為開明國王的追兵來的太快了。為了防止這些重武器落入敵人手中,杜預國王下令將它們放火焚燒,匆忙掩埋。這可能是第二個祭祀坑的來源。
由此可見,三星堆並沒有捏造的古文明,也沒有祭祀臺等宗教活動,不可能是古蜀文明的中心。
真正的古文明應該位於成都金沙遺址。相信在金沙遺址考古深入研究後,會發掘出更多的文物來印證這壹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