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那個年代被視為"有錢人的象征",現在已經是平民化了(甚至有公司制作印有自己品牌的迷妳收音機作為具有廣告效果的禮品)。其實最早融入人們生活中的無線電技術,應該就屬於收音機廣播了。
最簡單的礦石收音機,它根本不需要供電電源,在20世紀初就被發明,今天如果與不玩無線電的朋友們談及還有不用電的收音機,對於他們來說好像就是在講笑話,現在使用礦石收音機,那可能就是壹種情懷。
當時人們發現了壹些天然礦石具有單向導電的特性,具有二極管的類似特性,利用這樣的“二極管”,制成了最早期的收音機,大家就稱它為礦石收音機。
我記得我買的固定礦石是8分錢,那時賣二極管都要到五金交電商店(合肥百貨大樓對面),合肥僅此壹家,礦石或二級管都是放在櫃臺中的小瓷盤裏,想買壹個二級管,那會跑上好幾趟,有時是因為錢不夠,有時是慎重,看了又看,舍不得買又想要,平時做夢也是二極管或三級管,五金交電商店的售貨員上海人錢師傅,後來成為朋友,當時物資匱乏,售貨員可吃香啦,套近乎,打聽什麽時候有性能好且又便宜的二極管賣。
長圓柱形的固定礦石與鉛筆粗細相當,兩頭半圓形觸頭旋入絕緣圓柱體中,圓柱體中就是壹塊礦石壹個搓成團的金屬錫箔紙,讓礦石體與錫箔紙充分接觸,還有壹個彈簧使二者結合更加緊密。
固定礦石具有二級管的單向導電性,正是利用這個性能,可以檢出音頻信號,通常用固定礦石可以收到當地壹個信號最強的廣播電臺信號。
活動礦石就是壹個觸針觸在礦石上,可以反復調接,找到聲音最好的位置固定下來。
當時在合肥可以收到安徽人民廣播電臺91.75米(波長),940千赫(周)。那時安徽臺的發射天線在姚公廟附近,1973年我到姚公廟附近同學家裏去玩,看到他們家裏的電燈就是壹根天線加壹根地線再接壹個220V,15瓦的電燈泡,這時燈泡就會發光,不過就是隨播音員講話聲音亮度發生變化,可見電波的場強很大。
我的天線是用漆包線,夏天把天線壹端固定在掛蚊帳的竹竿上端(冬天就在墻上釘幾個釘,天線固定在墻上),另壹端固定在床架上,地線也用漆包線穿出窗外壹端栓在壹根粗鐵絲上,鐵絲插在土地裏(如果有自來水管可以直接接在水管上)另壹端也固定在床架上,先把兩個支架固定,然後把固定礦石放在中間夾住,再分別把耳機線和天、地線接在螺絲上,壹部礦石收音機就裝好了。
上世紀50、60年代是礦石收音機最流行的年代。那個年代收音機是奢侈品,壹臺普通的收音機要壹百多元,甚至更多。壹個月僅有三四十元工資的普通幹部不吃不喝大半年才能攢臺收音機。農民那就連想也不敢想了。城裏也只有大壹點的機關才有電子管收音機。
自己動手做壹部礦石收音機就能聽到廣播電臺的節目,這對那時的中、小學生來說,那就是神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