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翁牛特旗的歷史文化

翁牛特旗的歷史文化

翁牛特旗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這裏出土的被譽為“中華第壹龍”的紅山碧玉龍,開創了中華民族“尚玉”、“崇龍”的文化傳統,證明了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壹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翁牛特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同創造了中國北方發達的古代文明。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紛呈的文化異彩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鑄了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輝煌。 (二)新石器時代文化 ★ 興隆窪文化:是中國北方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7500—8000年,它以大型聚落建築、最早玉器使用、出現居室墓以及獨特的陶器等令後人嘆為觀止。在翁牛特旗頭分地二道杖房、三道杖房、四道杖房村、頭段地北灣子村、廣德公鎮大窪子村和梧桐花鎮山嘴子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多為夾砂灰陶或灰褐陶敞口筒形罐或斂口罐,還有少量泥質紅陶高領罐、缽等。石器有斧、磨棒和餅形器等。紋飾為之字紋和壓印復合紋。石器有斧、磨棒、耜、石核、鋤形器及鏟器等,遺址保存較好,屬典型的距今七千多年的興隆窪文化遺存。 ★趙寶溝文化:頭分地黃花梁、山嘴子七分地村、解放營辛家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有夾砂灰褐陶壓印的幾何紋斂口筒形罐,圈足圓腹缽,圈足缽和少量彩陶,壹般為細泥紅陶黑彩,色澤濃艷,花紋多雲鉤紋,器型多為罐與缽,其他陶器分夾砂紅陶和夾砂褐陶兩種,紋飾以之字紋為主,還有少量幾何紋、網格紋,席紋(器底部),石器有柳葉形石耜、斧、石鋤、石磨盤、磨棒、餅形器等,屬新石器時代趙寶溝文化時期遺址和聚落址。 ★ 紅山文化: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紅山文化是以赤峰紅山命名的壹種文化類型、紅山文化距今約5500余年,當時的先民從事著以原始農業為主,兼有遊牧、漁業、狩獵的多種經濟活動。形似煙葉狀的石耜是北方特有的農業生產工具,後來演變為鐵制的犁鏵。在多種類型的陶器中,紅衣黑彩的“彩陶”器最有代表性,也最引人註目。燒制的彩陶花紋,有斜線紋、半圓形紋、三角形紋、水渦形紋等,看似簡單,但卻古樸、自然。 經過幾十年考察發現,紅山文化的分布範圍,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為中心,西起張家口,東達遼河中遊,北至大興安嶺,南通大淩河谷,其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赤峰、朝陽、承德地區,即老哈河、大小淩河流域的廣闊地域,都密集地分布著紅山文化遺址。代表紅山文化的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向世人展現史前時期北方西遼河流域燦爛文化。 玉龍,1971年在翁旗朝格溫都賽沁塔拉嘎查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玉龍為墨綠色,長26厘米,體卷曲呈“C”字形。整體由壹塊玉料圓雕而成。通體琢磨,光潔圓潤,長鬣高揚,顯得極有生氣。賽沁塔拉出土的玉龍,被考古界譽為“中華第壹龍”,說明地處兩河流域(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的翁牛特旗是中國尚玉文化和崇龍傳統的發端地。 在五分地、橋頭、頭分地、梧桐花、烏敦套海、巴嘎塔拉、朝格溫都、杜家地等地發現的諸多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墓葬群中,采集的標本有飾之字紋、劃紋和席紋的夾砂灰陶筒形罐、斜口罐、雙耳敞口罐、大口深腹罐、高領罐,泥質紅陶黑彩罐、折腹缽等。石器有鏟、斧、半圓形石刀、鉆孔蚌飾、石耜、石磨盤、磨棒及石核、餅形器和細石器等,屬典型的紅山文化遺址和紅山文化時期的村落遺址。 1974年在翁旗玉田臯的發現雙耳紅陶罐,小口、長腹、雙耳、小底,器外壁飾“之”字紋、是典型的紅山文化器物。這些發現,充分證明在五、六千年以前,翁旗境內已有較為發達的原始農耕活動。這些種陶器和石器在翁旗文物館均有收藏。 ★小河沿文化:1977年翁牛特旗大南溝村發現。距今4500年,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南溝發現的近80余座古墓葬,分三個區有規則地整齊排列。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生產男女分工明確,社會已出現了貧富不均的現象,並已有了原始刻劃文字符號或祭文。在翁旗五分地鎮大窩鋪南水泉村南梁崗上,采集的標本有夾砂褐陶壓印細繩紋筒形罐、夾砂灰陶壓印幾何紋筒形罐、夾砂灰陶交叉斜線紋罐,石器有鉆孔餅形器、骨錐等,也屬於新石器時代小河沿文化時期的村落遺址。

  • 上一篇:經濟復蘇的順周期變化
  • 下一篇:可以推薦壹些學習日語的免費軟件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