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玉器,出自清代宮廷的翠玉白菜可能是名氣最大的了。它被譽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如果親身見過這件珍寶的人,無不為其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技藝所折服。
翠玉白菜是在壹棵青翠瑩白、鮮活欲滴、綠葉翻卷的白菜上,雕刻了兩只昆蟲,其中壹條是蝗蟲,另壹條是蟈蟈。乍壹看,這有點像是壹棵無公害的自然生長的有機白菜。這件玉器造型小巧,長18.7厘米、寬9.1厘米、厚5.07厘米,大致和壹個人的手掌差不多。
說起翠玉白菜的來源也是有壹段故事的。這棵翠玉白菜原是光緒皇帝和瑾妃所居住的永和宮的陳設品,據考證,它是瑾妃的陪嫁之物。它除了賞心悅目的觀賞性之外,還象征著新娘的純潔,雕刻之白菜上的兩條昆蟲,象征多產,有多子多孫的含義。
關於這棵翠玉白菜的來歷,民間也有壹個傳聞。據說翠玉白菜是瑾妃從她妹妹珍妃那裏?搶?來的。她們同時參加了清宮選秀,同時被選為光緒帝的妃子。不過,這對姐妹無論是長相還是愛好都各不相同。瑾妃愛財,其父就給她準備了許多金銀珠寶作為嫁妝。而珍妃愛書,嫁妝竟是滿箱子的書,父親覺得過意不去,就把翠玉白菜給了妹妹,可是瑾妃為此大吵大鬧,珍妃本就不愛財,於是把翠玉白菜拿出來讓給了姐姐。
當然,這是傳聞當不得真。如今這棵翠玉白菜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遊人到了臺北故宮,往往都要買上翠玉白菜的紀念品。然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具有如此人氣的翠玉白菜,竟然沒有被列為國寶。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臺北故宮收藏著從大陸運來的60余萬件稀世文物,並依次輪流展覽供世人觀賞,通常是每三個月換壹次展品,但由於受展廳面積所限,要把文物逐壹亮相,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盡管臺北故宮的文物是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卻是始終沒有換過,那就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和毛公鼎。
盡管翠玉白菜的人氣很高,家喻戶曉,但是,這件寶物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卻不是那麽的重要,它也並非是舉世無雙的珍寶。2005年,臺灣對文物進行了分級評定,將文物分為國寶、重要文物、壹般文物三級,人氣最旺的翠玉白菜僅僅被評為了重要文物。
這就讓人奇怪了,翠玉白菜為何會落選呢,怎麽就不是國寶了呢?原來,臺北故宮的文物分級相當嚴謹,有著壹套嚴格的標準和規範。在專家看來,國寶級別的文物應當具有歷史上不可取代、擁有唯壹的文化內涵、年代久遠、獨壹無二等條件。如果照著這個標準來,顯然翠玉白菜還不夠格。
翠玉白菜雖然工藝精湛,用料講究,但說到底它不過是清宮中的壹件工藝品,再者它的工藝也非無可取代。就拿清代玉器來說,乾隆年間的玉器工藝可謂是巔峰時期,像著名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桐蔭仕女圖?玉山、和田白玉錯金嵌寶石碗等,無不是那個時代的工藝精品。
還有壹點也是需要註意的,臺北故宮所藏的翠玉白菜雖然名氣很高,人氣很旺。但翠玉白菜並非是獨壹無二的。據清宮檔案記載,翠玉白菜至少有6棵以上,公開面世的也有5棵。
清乾隆時期,由於國力鼎盛,加上雲南到緬甸和翡翠大量湧入皇宮,各種翡翠模擬的植物花卉深受後妃們的喜愛。翠玉白菜造型是從清代中晚期開始流行的壹個充滿吉祥寓意的題材。臺北故宮***有三棵翠玉白菜,上面提到?鎮館之寶?是其中之壹,另外兩棵知名度不高,名稱為?翠玉小白菜?和?翠玉白茶花插?。
此外,1950年時,曾在天津市財政局的壹個庫房裏發現了壹棵翠玉白菜,名為?凍白菜?。這棵玉白菜的質地雖然比不上臺北故宮那棵,但它卻有白、綠、黃三種顏色。帶有黃色的玉料本來不是白菜造型的有利選擇,但工匠們卻構思巧妙,反而栩栩如生地將白菜的天然感覺給表達了出來。
還有兩棵名氣也很大,那就是陪葬在慈禧太後地宮中的那兩棵。不過,自從孫殿英盜掘東陵後,這兩棵玉白菜就不知去向了,成為了壹樁歷史懸案。從數量上來看,翠玉白菜的數量較多,其工藝水平也具有替代性,因此人氣再旺也不能成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