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欄。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
歲月是條長河,川流不息間把所有珍貴的東西都沈在了河底。然而並非所有珍寶都能發光發亮,歷史上有的是被黃沙泥土覆蓋住的寶藏,如深埋地下的千年古物,如輾轉各處的青銅碎片,亦或是人家傳承數年的“傳家寶”。好刀尚且要配在刀刃上,蒙塵的寶物自然也要靠專家也來鑒別。
只是人有失足,專家的判斷偶爾也會出現問題。曾經壹位老頭開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專家估值1萬,結果老人轉身就拍出1980萬。那麽,當年事件的內情究竟如何,老人後來又怎樣了?
對中國人來說,祖輩的心血與遺物是最不能被拋棄和踐踏的東西,因此,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壹個家庭絕不會將傳家寶拱手讓人。然而先祖的遺物固然重要,但在中國,血緣親情,家人存亡亦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點馬虎。
寶物與活人,過去與將來,孰輕孰重?老人當年就陷入了這個困難的抉擇之中。可家庭情況實在危急,百般愧疚與不舍之下,他終是帶著傳家畫作,踏上了去文物局的路。路上很順利,但拍賣寶物的過程卻平生波折。
為了能讓傳家寶“物超所值”,老人特意找了壹位有名的文物鑒定專家,想讓他先鑒別物品的價值。來之前老人做了功課,四處搜尋文物拍賣的新聞,並對自己祖上的字畫進行估價,猶猶豫豫才訂了800萬的心理價。對他來說,這個價格跟其他文物無甚差別,應該能在專家的接受範圍之內。但他沒想到,自己等來的不是800萬巨款,而是壹份“贗品鑒定”。
據老人回憶,專家當時拿起畫來細細觀摩,神情很是贊賞。老人以為他是對寶物的喜愛,其實那是對“贗品”“描摹”的肯定。得出“結果”後專家想以壹萬價錢收購那幅畫,卻被老人拒絕了,他執著地認為,自己的傳家寶並不只值壹萬塊。為此,他跑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鑒定機構,也被潑了十幾次冷水。
旁人奇怪為何“事實”擺在眼前,他卻依舊不肯回頭。對此,老人只是抱緊自己的畫,似有難言之隱。老人並沒有放棄為傳家寶“正名”,他輾轉各地,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壹位秦先生。據當地人傳言,雖然秦先生在琉璃廠做活,但他對文物鑒定頗有研究,經他手的寶貝,定非凡品。
於是老人便拿著字畫找到了這位頗負盛名的“大家”。起初秦先生只是抱著看看的心態,然而隨著他深入的鑒定,臉上的驚喜之色也越發明顯。他對於老人直言道:這畫絕對是真品,而且價值非常巨大,因為它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張先所畫的——《十詠圖》。
然而秦先生此時又有了新的疑問,為何壹個普通人會擁有這壹幅失傳的名畫,又為何老人對這副畫有著這麽大的信心?面對秦先生的疑問,老人緩緩道出了緣由,原來老人的祖上是溥儀的侍衛,曾經救過溥儀壹命,而這副畫便是溥儀賞賜給祖先的。後來清朝滅亡,溥儀被趕出皇宮,老人的祖先便偷偷帶著這壹幅畫離去,並將其作傳家寶世代相傳。
因此老人對這副畫有著極大的信心,哪怕很多個專家說是贗品,他也不相信。因為他知道,哪怕溥儀是個末代皇帝,也不會拿贗品賞賜功臣。最終,老人在秦先生的幫助下成功與故宮博物院達成交易,以1980萬的高價將這幅作品拍出。
如今,老人及其後代拿著這筆巨款渡過了家庭危機,並過上了美滿幸福的日子,秦先生也因此威名遠揚,國家更是收獲至寶。至此,事情劃上了壹個圓滿的句號。
不管多麽專業的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假如老人當時聽信那位專家的判斷,轉手用1萬價錢將祖上畫作賣出,實在有些可惜。好在他堅持了下來,以努力和毅力找到了寶物的伯樂,並在最後將其交到了識貨人的手上。老人這股拼勁與耐心,值得我們贊揚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