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畫在我國有特定的稱謂:寫照、傳神、寫真、寫貌、寫像、影像、追影、寫生、容像、像人、祖先影像、禪宗祖師像、頂相、儀像、壽影、喜神、揭帛、代圖、接白、帝王影像、聖容、衣冠像、雲身、小像、行樂圖、家慶圖等,這都是肖像畫的傳統稱謂,統壹稱之為肖像畫,隸屬於人物畫中的肖像畫題材範疇。我國歷代肖像畫的收藏,壹般分為兩大系統,即宮廷收藏與民間收藏。民間收藏展示先人的肖像,壹般都在自己的家廟或影堂、客廳中,具有祭祀和緬懷之意,壹般情況下以家族的祖先像為主,基本上不收藏他姓、他族的先人肖像。民間的肖像畫,由於是祖宗遺像,是像主後輩家人瞻仰緬懷祖先之物,很難成為收藏家收藏的對象,不被收藏家們所關註。當然,名人、高士的肖像則有壹些被收藏家收藏下來,並見之於著錄之中,但這部分肖像畫作品,存世總數量並不多,在肖像畫中所占比重也很小。作為肖像畫的主流仍然是祖先遺像。壹些世家和大家的祖先遺像,隨著家庭的敗落而最終散佚、消失,或因朝代更替、戰爭的因素,大量的祖先遺像也被毀棄,因而真正能流傳下來的歷代肖像畫作品,尤其民間的祖先遺像,非常困難。歷代肖像畫雖然創作的數量非常龐大,但存世總量並不多,加上不被收藏家收藏、著錄,民間大批的祖先遺像便最終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我國古代收藏家和壹般權勢之家,基本上不收藏肖像畫作品,隨著家庭的敗落或時代更替,許多肖像畫被毀滅流失。晚清以來,由於社會動蕩、戰亂,許多家族遺像任其散佚;同時由於西方收藏文化觀念的不同,西方有重視人體繪畫、人物肖像的文化傳統,因而對於我國古代遺像多有購置,我國也就有許多精美的肖像畫作品通過各種渠道散佚海外。日本、歐美等國家的博物館、美術館等公私收藏機構,都藏有為數不菲的我國歷代肖像畫藏品,如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藏《不空金剛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分藏《雎陽五老圖》以及大量的明清影像等等,都是我國歷代肖像畫散佚海外的肖像畫精品。西方不少美術史家根據他們擁有的資料,對這些散佚海外的藏品已經開始專門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少的專題研究論文和專著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