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飛行要求飛機使用小機翼和高翼載,以減少陣風和湍流造成的顛簸;但在艦上起降壹般要求機翼大,翼載低,以縮短起飛距離,減緩降落速度。為了妥協,布萊克本采用了小機翼布局,但引入了“襟翼吹”(或“邊界層控制”)系統。邊界層控制系統使用壹系列導管將10%的發動機壓氣機氣流引導至機翼前緣以及襟翼和副翼上方。同時也引導來自發動機的氣流從呈T字形排列的水平尾翼下通過。邊界層控制系統在低風速下幾乎可以使升力增加壹倍,並且還提供了有效的除冰系統。
B.103有壹個內部彈艙,可容納4枚450kg炸彈或1核彈,此外還有兩個機翼下的外掛架。由於傳統彈艙不適合低空高速攻擊,B.103采用旋轉彈艙門,炸彈直接裝在門上。艙門可以快速翻轉,從而減少空氣動力學問題。不僅簡化了武器投放程序,也方便了彈藥裝載和日常維護。原則上,炸彈艙還可以容納壹個偵察相機吊艙,壹個2000升的轉移油箱,壹個貨艙或壹個雙引擎“亞丁”30毫米炮吊艙。上面提到的其他設備都生產了,但是沒有機槍吊艙,所以飛機從來沒有配備過機槍。至於貨艙,事實證明它在運輸高爾夫球桿和其他重要物資方面非常有用。
總的內部燃料負載是7092升。此外,還可以在機翼內掛架上安裝兩個副油箱(載油量1.336升),並可攜帶前述的2000升過渡油箱。
B.103采用了當時新開發的“面積法則”氣動技術,避免了飛機橫截面積(包括機翼)的突然變化,使機身在機翼後面繼續向後延伸,最終形成類似“可樂瓶”的形狀。布萊克本的工程師利用“面積法則”技術,不僅提高了飛機的氣動性能,還改善了機身內部的裝載空間,使飛機的橫截面獨特地呈現出壹系列完整的圓形。因為在機身設計上強調強度,所以飛機經常被說得像磚房。
為了適應航母升降舵的尺寸限制,在設計中采取了壹系列措施。除了機翼可以從半翼展向上折疊120外,頭錐也可以向左後方折疊,這樣可以保持雷達,減少機身長度;尾錐分成兩半。當它被液壓打開時,它可以用作可調速制動器,並減少機身的長度。這些措施都使得B.103滿足了航母升降舵和機庫甲板對飛機尺寸發展的要求。
1954年7月完成設計工作。1955年7月,英國海軍部選定B.103,訂購了20架預生產飛機。訂購如此大量的預生產飛機並不多見,但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急需這種飛機,因此希望確保整個項目不會因為壹架原型機的損失而延誤,並希望各子系統的研制能夠同時進行。
海軍部要求原型機在4月底前進行首飛,1958。於是,第壹架原型機於4月30日首次升空,同年8月在範堡羅航展上展示。它與後來的“捕食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更長的皮托管(但機頭略短)和氣動外形相對簡單的尾節,以及更小的進氣口。之後,原型機逐漸融合了壹些現役飛機的特點,但其減速板、尾翼和機頭的設計有所不同。1960年6月開始上艦測試,19年6月原型機首次登陸HMS勝利號航母。此前,測試被推遲了幾個月,因為壹臺樣機熄火並墜毀。在那次事故中,兩名機組人員在倒立狀態下被彈射出飛機後喪生。
1960年8月20日,新飛機被正式命名為“捕食者”,最早的型號編號為“Smark 1”(s . 1),其中“Strike”代表攻擊機。由於“捕食者”項目是在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早期被稱為“BNA”或“BANA”,分別代表“布萊克本海軍飛機”或“布萊克本高級海軍飛機”。這個縮寫後來演變成了“香蕉”。
20架預生產飛機全部在1961結束前完成首飛,但也遭受了更多的損失。1960 5438+00年6月,壹架原型機在飛行過程中因設備故障墜毀,兩名機組人員安全彈射逃生。1961年8月,另壹架原型機在起飛時墜毀,兩名機組人員因未能及時逃離飛機而溺水身亡。不過,總的來說,試飛項目進展順利。第壹架“捕食者”於1961年8月交付英國皇家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