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發掘開始於1956年5月,結束於1958年7月。* *用了兩年零兩個月。出土文物包括萬歷皇帝的服飾、明器、生活用品等。總之,誰看了都是目瞪口呆。
曾有網友評價定陵地宮十大寶物:萬歷皇帝金翼冠、萬歷皇帝鳳冠、萬歷皇帝冠、萬歷皇帝黑紗翼冠、金灑壺、二龍珍珠金碗、玉帶、雕花金盒玉碗、龍絞金瞼盆、萬歷皇帝龍袍。
從觀賞的角度來看,這個列表可能不會錯。畢竟皇帝的朝服和日常用具不僅昂貴,而且神秘。乍壹看,不敢說自己強壯健康,小了十歲。至少,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歷史。我明白富貴不如帝王家——這句話千真萬確
我們還得從萬歷皇帝棺材蓋被打開的那壹刻說起。
萬歷皇帝的棺材是松木做的,但是棺材是金絲楠木做的。在撬開棺蓋之前,文物工作人員以為萬歷皇帝的遺體葬在這麽好的棺材裏會保存得很好,但是打開棺蓋之後,卻發現棺材上蓋著壹條錦緞被子,根本看不到萬歷皇帝的遺體。
文物專家揭開錦被,下面卻是道袍、中山裝、龍袍。直到十壹樓,他們發現了壹床對折的錦緞被子,裏面露出了已經化為白骨的萬歷皇帝遺骨。
這些錦綢緞的數量是69卷,都是獨立的卷,兩端和中間用壹根絲線包裹(俗稱腰封)。這些絲綢包括用各種編織方法制成的綢緞,如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等等。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些綢緞色彩鮮艷,編織精美,就像新的壹樣。
與金、銀、石、玉等陪葬品相比,絲綢等文物太難保存了。即使明清的絲織品逃過了時間、歷史和人為破壞的傷害,但存活了幾百年的絲綢制品也少得可憐。文物專家對明清絲綢有研究,甚至去古籍封面揭開幾百年前被裱起來的巴掌大小的絲綢。
這些共計69卷的絲綢制品之所以被稱為定陵第壹寶藏,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絲綢的發掘,無異於求壹件明清之際的絲綢,現在又壹次性獲得了壹倉絲綢。
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將通過對這69卷帛書的科學研究,對明代植蠶、養蠶、繅絲、織染的起源、發展和成就有極其重要的了解。明代紡織業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就集中在這些絲綢上,也可以說是明代中國絲綢的編年史,是壹座擁有紡織科技成就的豐富金礦。
定陵的發掘,雖然防護設備並不完善,但還是倉促上馬,在發掘的過程中,文物或多或少受到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