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是明末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藝術理論家,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為中國傳統文人畫提出的“南北宗”理論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此後300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董其昌《南北朝論》對山水畫的分類雖然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繪畫的哲學理念,但他提倡以禪喻文人畫,強調畫家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南北宗”說也助長了繪畫中的宗派之爭,有明顯的負面效應。
明代著名畫家蘭、王建、袁術等都曾師從於他,蘭英的名作《白雲》、《紅樹林》等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袁術作品《平泉十石》收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松溪泛舟》於9月13日出現在北京嘉德拍賣。
傳世作品
董其昌壹生寫了許多書。
董其昌的《高易圖》
董其昌的《高易圖》
流傳至今的畫作也不少,其中被確定為真跡的藏品在故宮、上海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等。故宮博物院收藏董其昌作品最多,其中最著名的畫作有:《高軸》,寫於63歲,為中老年佳作;81歲寫的《關山的雪輥》這本書,是老人的辛苦之作。根據書末的標題,這本書是由關童的《關山雪輥》原圖改寫而成。藏於故宮的著名書法作品有:《樂府》卷,47歲寫成,取唐、晉之法,筆畫優美,娟秀,是早年的工筆之作;東方先生五十歲所作的《畫碑》是壹部仿顏真卿楷書而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古楷書代表作。765,438+0歲寫的《第三世界的大生活》,楷書,顏真卿摹仿,結構正確,法度嚴謹;54歲寫的《嶽陽樓記》,是壹個大劇本,由顏真卿和李(,即李詠)模仿。筆畫中心直下,轉折流暢,體現了中年行書的面貌。《露馬湖的故事》壹書代表了他晚年的行書作品;《管亥城》寫於69歲,是袁可立同年以《米家律》為題所作。非常雅致,成為蓬萊閣代代相傳的名著。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代表作品有:山水畫《江幹三棵樹》和《秋色八景》(董其昌壹生的代表作,還有壹本大型畫冊已輸出海外);北京文物商店有書法作品《金沙鐵》;天津博物館有壹幅袁書林洞穴圖,是袁可立晚年於同年創作的(2065438年4月19在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播出)。南京博物館有書法作品《松江府誥》;安徽省博物館有董其昌旅行畫冊16件,原由河南家收藏,吉林省博物館有著名山水畫《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