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的來源和歷史如下:
壹、第壹種董姓的來源和歷史:
1、董姓的來源:
董姓出自帝舜賜予顓頊後裔飂之子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2、董姓的歷史:
相傳,顓頊的己姓後裔中有個人叫飂叔安,史書上亦稱廖叔安。飂叔安有個兒子叫董父,他對龍(馬)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舜帝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
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侯(今山東定陶),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壹,史稱董氏正宗。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為得姓始祖。
二、第二種董姓的來源和歷史:
1、董姓的來源:
董姓源於姬姓。
2、董姓的歷史:
董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大夫辛有的兒子,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周王朝有個大夫叫辛有,辛有的兩個兒子都在晉國任太史,負責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以官名稱為董督。這兩個董督的後代世襲晉國史官,壹直擔當晉國的太史令,其後裔子孫遂以先祖的官稱為姓氏,稱董氏,世代相傳。
董姓的人口分布:
當代董姓的人口590萬,排在全國第三十九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董姓人口由42萬激增道590萬,增長了約14倍之多,董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快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董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四省,大約占董姓總人口的38%。
其次在雲南、黑龍江、浙江、安徽、山西、四川、湖北、江蘇、甘肅,這九省的董姓又占了39%。河南居住了董姓總人口的12%,為董姓第壹大省。全國形成了冀魯豫、雲川、東北三塊董姓高密度聚居區。在600年期間,董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強勁回遷,向西的遷移表現很明顯。
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雲南大部、湖北北端、河南大部、冀京津魯、山西南端、遼寧、黑吉大部、陜西中段、甘肅中南段,董姓壹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72%以上,其中中心地區的頻率達2.8%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3%,居住了大約46%的董姓人群。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