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也稱為老人節。因為易經定義六為陰,九為陽,九月九日,日月合陽,兩重,故稱重陽,也叫重陽。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壹直沿襲至今。
重陽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始於古代,傳於西漢,盛於唐以後。根據現有史料和考證,在古代,有季秋祭天祭祖的活動;據魯《春秋》記載,古人在九月莊稼豐收的時候,要祭祀天帝和祖先,以答謝天帝和祖先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祭祀活動的最初形式。
在現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的新含義。因為九是數量最多的數字,九是經久不衰的諧音,所以九上九,九上九,包含了很長很長很高貴的比喻在裏面。在民間觀念中,由於九是數中最大的數,而九又與時間長諧音,因此被賦予了長生不老、長命百歲、健康長壽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