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壹帶傳入中國。流行於我國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區等地,即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東北、廣東、福建等地。
嗩吶的音色雄壯,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壹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是“八音”樂器中的壹種,在河南,山東稱作喇叭,有百鳥朝鳳,擡花轎等著名曲目。
嗩吶發音高亢、雄壯,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壹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