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輕汗微透碧灣,明代端午沐浴蘭芳。——石的《浣溪沙龍舟節》。
賞析:詩中預示著端午節即將舉行,氣氛十分濃郁。端午節在初夏季節。人們的衣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
“明端午浴蘭芳”壹詩,表現了詩人愉悅的審美情趣。它既體現了純潔高尚的情操美,又體現了沐浴習俗的質樸純真美。
2,節日分端午節,據傳是屈原。——唐文秀端午。
賞析:作者的這首詩提出了壹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盡管後人做出了種種贊美和犧牲,但像屈原沈江這樣的悲劇畢竟還是發生了,這樣的恩怨不是簡單的就能洗刷掉的。這首詩意義深遠,簡潔有力。
3,好會陶醉於節日,很酒,壹首歌。——石《少年遊,端午至黃壽徐君憶》。
賞析:蘇軾和徐君遊壹起過端午節。“善會陶醉節,十飲壹曲”,承上啟下,將陶醉節,配以“曲”,將兩位快樂幽默的官員描寫得十分傳神。字裏行間,浸潤著蘇軾與徐君毅的誌同道合情誼和激蕩才情。
4、行不通。哀伏傾向於風俗,但以蒲酒祈福也不錯。——唐寅範遙七律端午節
賞析:作者當時年事已高,“未能入俗”不僅不足,還包含了在熱鬧背後看透空虛的無奈與悲哀。
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就在袁、中興前後,雖然百姓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為年老體弱,預見到了晚唐宦官與藩鎮沖突的必然性,所以即使在端午,他也偷懶,苦不堪言,希望“普九華夷為平地。”
5、五色新絲纏角,金盤送,生繪扇盤雙鳳。——宋歐陽修《漁父傲,五月劉樺妖嬈烘》
欣賞:這首詩是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象征性場景,如“粽子”,表現了人們在端午節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