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瀘州傘業起源於明末清初,生產歷史與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相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瀘州油紙傘的“黃金時代”。尤其是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距離瀘州小市碼頭不遠的齋藤優子街,是當時瀘州的“油紙傘壹條街”。
鼎盛時期,瀘州油紙傘生產企業超過100家,從業人員數萬人,主要集中在江陽區的藍田、泰安、沙灣、分水、托米、小市,年產紙傘2000萬把。歷史上,瀘州主要用“大紅傘”制作雨具。
70年代以後,隨著鋼傘和布傘的普及,實用方便的鋼傘逐漸取代了油紙傘,以前從事油紙傘生產的人轉行了。到20世紀90年代。只有少數人在生產。
主要特點
1,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和仿古工藝品。
2.保留了上百年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方法,被譽為“中國制傘技術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傳承價值。
3.制作工藝特殊,繼續保留濕糊傘技術和特殊桐油配方。傘面經久耐用,具有雨具功能,將美觀性和實用性有機結合。
制造工藝
油紙傘由傘桿、傘骨、傘面三部分組成,其中傘桿是傘的脊梁,支撐著整把傘的重量。傘骨由壹批和壹個內膽組成,可以開合,使傘便於攜帶。傘面是傘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遮雨的作用。畫出圖案後,傘面具有漂亮的裝飾效果。
壹把油紙傘雖然只有三個部分,但至少需要70道工序,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油紙傘的整個制作過程實際上是各種手工技藝的集合,比如工藝、印刷技術、裱紙技術、繪畫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