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的叫法是“低影響雨水系統建設”,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化水,必要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利用,實現城市雨水的自由遷移。
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建設,結合各種特定技術,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擴展數據:
遵循原則
海綿城市建設應當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區的蓄積、滲透和凈化,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建設“海綿城市”不是徹底改造取代傳統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減負”和補充,最大限度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系統性,統籌給排水各方面,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模式轉變的重要標誌,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已經明確,“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