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國傳統中壹個盛大的春節,屬於壹個慎終追遠、祭祖、弘揚孝道的傳統文化節日。清明節有很多習俗,由於地域文化不同,習俗的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掃墓祭祖和踏青是相同的基本習俗和主題。清明節不僅是掃墓祭祖的莊嚴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旅遊觀光、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3.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內涵,既是自然節氣,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相結合,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統壹。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民追求“天、地、人”和諧,註重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據考古研究,距今壹萬年的廣東英德清塘遺址墓葬,說明壹萬年前的先民已經有了明確的埋葬行為和習俗意識。清明節是祭奠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主要是祭祀祖先,表達對祖先的孝心和向往。
4.清明節的天氣通常在公歷4月5日左右。清明節以前只是壹個節氣,後來和寒食節合並產生了清明節。清明節很長,10前8天,10前10天。這近20天屬於清明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從65438年到0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將4月5日定為國家法定假日清明節,也稱為全國掃墓節。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