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潛移默化的社會教育,是對民眾的有效警醒。有民俗學專家認為:“年例是讓人們在壹個集中的時間段內自動體驗同樣的活動,借助習俗的力量在同樣的儀式中體驗同樣的價值,這樣壹個* * *相同的社會才會讓人們和諧地延續下去。這是傳統節日最經濟有效的再生產功能。”封建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下允許民間節日和儀式,政府官員熱情參與各種節日。目的是利用節日的民俗來振奮人心,實現團結友愛的社會風尚,促進民族精神文明建設。那麽,在新社會主管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年表?首先,年例作為壹種大文化,蘊含著巨大而豐富的文化財富,政府應該做好挖掘和保護工作,從中提取物質和精神財富。其次,年表作為傳統民俗,只能引導,不能阻止。政府應該從科學的角度來區分年表中對神靈的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內容,不應該動不動就給它們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簽,而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再次,作為載體,年例可以成為先進文化占領農村的渠道。政府要加強正確引導,抵制不良風氣,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提高年度法規的文化品位;要組織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排演多種形式的娛樂群眾的節目,讓新文化、新思想在農村蓬勃發展,讓新年成為新時期農民的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