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亮節、月光生日、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月亮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夜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持續了很長時間。起初,“祭月”的節日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壹天舉行,後來轉移到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的起源與月亮密切相關,月亮是古代天象崇拜的遺跡——敬月習俗。在秋分,這是壹個古老的“月亮節”。
海關介紹:
賞月: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據說這壹夜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飲酒賞月的習俗。
古代南北風俗不同,各地風俗不同。中秋活動的文字記錄出現在魏晉時期,但並沒有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
追逐月亮:
所謂“追月”,是指農歷八月十五過後,興奮之情猶未盡,於是第二天晚上,許多人邀請親朋好友繼續賞月,稱為“追月”。據阿清陳子厚《嶺南雜記》序:“粵中好人八月聚十六夜,待酒菜賞月,謂之追月。”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節活動。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梅成的《七毛賦》中有詳細的描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補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錄》中也有觀潮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