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年。商統治者迷信鬼神。在他們行動之前,他們經常用龜甲和動物骨頭來預測好運或厄運。後來,他們在甲骨上刻上了他們所占有的物品和後來實現的甲骨或相關的筆記。他們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甲骨文的特征
甲骨文筆畫多,線條粗細不均;它有象形字和聲音的規律;具備用筆、整理文字、作曲等三個要素。甲骨文是用刀刻出來的。刀的鋒利程度不同,刻出來的筆畫粗細不壹,有的纖細如發,有的厚重。結構上,長短大小不統壹,或者分散不均勻;或者說密密麻麻的層層疊疊,非常整齊肅穆。
從字的結構來說,有些象形文字只註重突出實物特征,筆畫數和正反面不統壹。甲骨文雖然結構大小復雜不壹,但卻有著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來說是從甲骨文開始的,因為甲骨文已經準備了書法的三要素,即用筆、綁字、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