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四十出頭就開始畫牛了,那時他住在重慶金剛坡的壹個農家樂裏。夜深人靜時,他聽到老水牛在對面的牛棚裏吃草。那是樓主的牛,每天被壹個幾歲的小孩趕著。他從牛身上想到了生命,想到了生命的意義,想起了魯迅的壹句話,“我吃過草,擠過奶。”
於是他開始仔細觀察水牛,發現南方的水牛骨骼姿態比北方的牛更豐富,適合用水墨畫來實現。
延伸資料李可染畫的牛,生活中很有趣,或走、或臥、或溺水;牛背上,稚氣未脫的牧童無憂無慮,或看山,或談天,或賽跑,幾筆就勾劃出壹派淳樸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象。
40年代的風景作品是線性的筆墨結構。20世紀50年代以後,作品由線性的筆墨結構轉變為塊狀的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簡潔而豐富,厚重而深刻。
李可染的山水畫將光引入畫面,尤其擅長表現山林早晚逆光的效果,使其作品具有朦朧、迷茫、徘徊的特點。總的來說,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接近對象的感性現實,在某種意義上弱化了意與形趣的獨立性。
人民網-李可染放牛圖系列展將在北京畫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