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十五慶祝中秋節,有些也在七月十四慶祝。在這壹天,人們帶著祭品去墳墓祭奠祖先,類似清明節掃墓。
東漢時道教設三會五天,其中七月七日為德蠟,也是道人來集訓所接受考試的日子。後來有了道教,把祭祖的日期定為7月15日,中原帝官的生日和相應的祭祀日期就定在這壹天。
正月十五,漢人稱為上元節,慶祝元宵,自古就有。7月15日,漢族人把中元節稱為祭祀祖先的節日。10月15日,漢族人稱下元節,是紀念先賢的寒食。
道教節日可以對應傳統民俗,主要是基於同壹個世界觀:天、地、水三界,神化為天、地、水三界官轄三界政,民間所謂“三界公”指的就是神的三界。
中國東漢末年,石天道教已經融合了前道教的世界觀。第壹次參拜後,要寫下“三官手書”,分別丟入天、地、水中,向三官表示懺悔,祈求平安。六朝發展後,三日會與三元思想相結合;
唐朝官方倡導,將上元、中原、夏媛等三元日正式化,成為壹個為軒轅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祈福的三元節日,皇帝率領數百名官員參加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它已成為壹個民間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