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是中國禮教的壹部分,也是儒家禮儀的主要部分。五禮,祭祀並不比祭祀重要,祭祀是為了幸福而侍奉神靈。祭祀的對象分為三類:神、屬地、人神。神叫祭祀,地叫祭祀,祠堂叫享受。祭祀的概念記載了《李周》、《禮記》、《禮記正義》、《大學延》等儒家典籍的解釋。
中國古代有嚴格的祭祀等級,因為“神不慕非人,民不拜非人”。眾神和大地只是皇帝的祭品。王公大夫祭山川。文人只能祭祖,祭竈神。清明節、端午節和重陽節是祭祖的日子。
擴展數據:
犧牲時間
1,清明節:四月初五,本來是二十四節氣之壹,但因為毗鄰寒食節,所以成了掃墓祭祖的節日。
2.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中國歷中的壹個節日——龍舟節。驅趕昆蟲
4.鬼節:7月15日,中國傳統上稱為中秋節,民間習俗稱之為鬼節。佛教稱之為“蘭會所”,但傳入中國後才定為這壹天。
5、十月初壹:稱為寒衣節。據說源於孟姜女不遠千裏找丈夫送寒衣的故事。所謂“十月壹日送寒衣,哭千裏下長城,抱骨回故鄉。”
6.11月16日:這壹天,請佛祖為死者翻身。
7.12月23日:俗稱小年,是送竈神、拜春節的日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