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朝(約公元前2070~ 1600年)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壹個世襲王朝。壹般認為夏朝從14代蔓延到17代(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為“侯”,死後稱為“帝”),歷時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自稱“華夏”,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3.據史書記載,禹原屬夷,夷卻讓位於禹的兒子齊。這段歷史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家在人間”的開端。自從夏朝建立以來。夏族的11個部落與夏後氏的中央皇族有血緣關系、政治分封和經濟貢賦,大致構成了夏朝的核心疆域。夏季起於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交界處,南至湖北省北部,北至河北省南部。這個地區的地理中心是河南省的偃師、登封、新密、禹州。
4.通過對夏商周斷代史的研究和中華文明溯源工程,初步勾勒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即堯舜時代至夏商時期的社會圖景。包括杜愚羊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成剛遺址)在內的6座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夏朝中央都城,均被列入研究重點。
5.夏朝的文物中有壹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器禮器,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中國傳統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夏朝的記載。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古代“夏都”的神秘面紗,如今二裏頭遺址是夏朝都城的遺存,已逐漸成為壹種學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