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是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空空導彈只能攻擊機動性差的亞音速轟炸機,射程2 ~ 6公裏,主要有美國的“響尾蛇”AIM-9B和蘇聯的AA-1導彈。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轟炸機的出現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空空導彈的射程、橫向過載、適用高度和速度。制導律壹般采用比例制導,導彈具有壹定的攔截和全天候作戰能力,主要包括美國的“麻雀”AIM-7E導彈。但在越南和中東戰爭中的應用結果證明,這種空空導彈不適合攻擊速度高、機動性大的目標。
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空空導彈在遠程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攔截和近距作戰性能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美國的“不死鳥”AIM-54C、“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IM-120和“響尾蛇”AIM-9L以及蘇聯的AA-165438+。從1981開始,美國和利比亞、敘利亞和以色列、英國和阿根廷都在空戰中使用了近距格鬥導彈,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空空導彈在空戰中的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研制了幾種空空導彈裝備部隊,如PL-5、PL-9C、PL-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