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崇武節、天中節等。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壹體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源於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黑龍七夜翺翔城南,處於全年最“正”的位置。
就像易經第五部甘瓜:“飛龍在天”。端午節是壹個“龍在天上飛”的吉祥日子,龍和龍舟文化壹直貫穿著端午節的傳承歷史。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和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也把它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民俗風情相互交融,因地域文化不同,風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先民以賽龍舟的形式祭祀祖先的節日。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時投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有些地方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江浙壹帶吳越部落的龍圖騰祭祀,並註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端午節起源於北方的“壞月壞日”,伴隨著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的紀念內容,最終形成了今天端午節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