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活教育”的目的論
陳鶴琴認為:“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是中國人,是現代中國人。”其中,“做人”是“活教育”最籠統的目的。他把教人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放在壹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強調“從小教,從小教好。”陳鶴琴主張培養人的全面素質,要求“現代中國人”應具備以下條件:要有健全的身體;有能力建設;有創造能力;有合作意識;有服務精神。
(二)“生活教育”課程理論
陳鶴琴把舊教育視為“死教育”,舊學校是“知識的監獄”,只能出壹批“書呆子”。陳鶴琴尖銳地批判了只強調書面知識的傳統教育的弊端,提出要“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世界”因此,陳鶴琴主張把自然和社會作為“活教材”,“拋棄過去“書本無所不能”的錯誤觀念,到壹個活的、直接的“知識寶庫”去探索和研究。也就是說,課程要與自然、社會、兒童生活、學校教育相結合。
(C )"生活教育"的方法
陳鶴琴尖銳地批評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是“違背教育原則的、支離破碎的、脫離兒童生活和兒童心理的”。主張借鑒美國杜威“做中學”的經驗,把“做”放在首位。當然,陳鶴琴的“做”並不僅限於用雙手去做,而是我們常說的“實踐”。
因此,陳鶴琴認為“活教育”的方法論是:“做中學,做中學,做中學。”“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參考——發表創作——批評討論。強調根據孩子的生活需求和孩子的學習興趣來組織學校的活動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