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和搞計算機的年輕人交流,我問:“誰能告訴我們怎麽用Flash?”“哦!我們剛聽說了快閃族。妳這個年紀說的?!"這是我1998以來最難忘的壹件事。我努力與時俱進,得到應有的尊重。
1998對行政人員進行了計算機操作培訓。我被拒之門外,因為我已經超過45歲了。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聲明到2010不會使用和操作電腦就被視為功能性文盲,我不想成為“文盲”。經過壹年的自學,我進入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大門。在這個知識的海洋裏,我接觸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詞:粉絲、買單、三個代表理論、面料、龍頭企業、作秀、調侃、硬件、軟件、GPS、壹國兩制、課後、大牌、超市、打折、前衛、編程、伊妹兒、e-mail、豆腐渣工程、炒魷魚、醬紫、稀飯、驢肉。
有些新詞不符合漢語原生語言的語法,很多是被大眾建立和接受的。就像象形文字壹樣。甲骨文的出現在早期也有不合理的成分。用了幾千年才成為今天的漢語。存在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代新詞,包括日益增多的網絡語言,是現代經濟基礎的產物,就像現代漢語和傳統文化壹樣。沒有象形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語,就沒有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現代經濟基礎和互聯網的出現,世界不會很快變成地球村。現在就不會有新詞和流行文化了。新詞和流行文化都是經濟基礎的正常反映,流行文化是對新詞的肯定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