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16字是儉省節約,勤儉持家,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中華傳統美德用十二個字表示就是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
仁表示愛人,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論核心,也是孔子社會政治和倫理道德的最高標準,反映了孔子的哲學觀點。義原來指的是“宜”,孔子用“義”來評判每個人的思想以及道德和行為的準則。
禮指的是孔子的政治和倫理範疇,主要是作為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準則,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素養起了重要的作用。智同知,這也是控制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主要是了解知的性質和來源以及內容和效果。
信是言而有信,指的是人的誠實,言行壹致,是儒家五常之壹。忠是孔子認為忠是任何人之間交往的忠誠於老實。孝是孝順,只是其中壹方面,更是有著對於長輩和父母的尊重。悌這裏指的是對於兄長要有敬愛之情,這種道德是非常重要的。節主要指的是氣節和節操。
恕是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主要是有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自己不想做,不要強加給別人。勇這裏指的是勇敢和果斷,遇到事的時候,要勇。讓主要指的是謙讓和禮讓,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之壹。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