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道德的諸多論辯中,其核心和本質的論辯是公私之辨。中華傳統美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 ,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之壹。公與私作為許多領域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其本身便是價值之爭的焦點,公與私哪個更具有優先性,是爭論的重要話題。在中國傳統道德的發展演化中,始終註意義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質是公私之辨。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社會作用:
1.有利於協調人際關系。
正因為中華民族確立了“仁、義、禮、信”的道德體系,倡導了這樣壹種道德理念,有利於改善人際關系。“仁、義、禮、、信”要求人與人之間必須團結友愛、與人為善、公道正派、誠實守信,這就為我們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奠定了思想基礎和行為規範,也是傳統美德歷經2500 多年之所以經久不衰而且能夠不斷地得到發揚和光大的重要原因。
2.有利於改善社會風氣。
按照“仁、義、禮、信”的要求,我們的社會應該是和睦相處、真誠相待、禮尚往來、互幫互助的社會,每個人都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而是做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有助於清除壹些不良風氣,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使整個社會洋溢著和睦、和諧、和平的和煦春風。這也是中華民族為什麽綿延幾千年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思想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