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前,工筆多用於花鳥畫,如五代的黃泉、徐希,北宋的崔白、趙霽(宋徽宗),都是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在他們看來,花鳥畫壹定要描繪花鳥的真實情況,越逼真越好。曾經有壹個故事,說宋徽宗曾經召集畫家在孔雀身上作畫。結果,所有的畫家都受到了趙霽的批評。趙霽說:“孔雀爬山時總是用左腳踩。為什麽妳畫的都是右腳?”可見,要想畫出壹幅好的工筆花鳥畫,首先要對被畫對象有非常細膩的觀察。
但這種畫法非常費力,而且對於後來的文人畫家來說,工筆重彩過於註重模仿客觀物象,會阻礙畫家內心情感的表達。所以從宋代開始,出現了壹種不用斤斤計較是否與客觀物象相符的簡單用筆的“寫意”繪畫。寫意畫家不追求形狀,他們追求通過自己的內心體驗來把握和描繪被觀察事物的樣子。比如元代著名畫家倪瓚,曾經畫過壹束竹子,但在別人看來更像壹根蘆葦,他只能哭笑不得。倪瓚當然捕捉到了竹林的崇高魅力,這也是寫意藝術家想要表現的。
總結:相比之下,寫意的筆法更接近書法。所謂“書畫相通”,主要是指大寫意的筆法與書法相近。所以後來的文人畫家在畫花鳥時,為了表現壹種書法式的趣味,也更喜歡寫意。
而且每天練字的古代文人更容易從書法中學習寫意。近代著名畫家吳昌碩自稱50歲才開始學畫。因為書法功底過硬,很快成為著名的寫意花鳥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