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歌(苗族飛歌)是貴州劍河縣和雷山縣的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由於苗族是壹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其起源時間已無法考證。由於演唱的雙方隔著山面對面,聲音太輕聽不清楚,只有喊才能讓對方聽清楚演唱內容,於是產生了穿透力和感染力極強的葛東苗族“飛歌”。苗族飛歌用苗語真聲演唱,聲音洪亮,奔放。?
2008年6月7日,苗族民歌(苗族飛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請區域為貴州省雷山縣。?2011年5月23日,苗族民歌(苗族飛歌)經中國人民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區域為貴州省劍河縣。
由於苗族是壹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其起源時間已無法考證。由於演唱的雙方隔著山面對面,聲音太輕聽不清楚,只有喊才能讓對方聽清楚演唱內容,於是產生了穿透力和感染力極強的葛東苗族“飛歌”。?
苗族飛歌所涉及的歌曲與活動在本質意義上是相似的,大多與愛情有關。以苗族代表性的飛歌《趁年輕唱》為例,《趁年輕唱》這首歌來源於苗族的壹個古老傳說。大概內容是很久以前的壹個苗寨裏,壹對青年男女相愛了,青年很帥,然後得到了村旁姑娘們的青睞,總有壹天姑娘們也會很帥。並強行將小夥子關在山洞裏,而英俊小夥子的情人則在苦苦尋找。最後,小夥子和姑娘們開始了二重唱活動,用響亮的歌聲傳遞信息,被救出山洞,從此和愛人生活在壹起。可見,苗族的“飛歌”活動不僅是壹項傳統的娛樂活動,更是傳達了人們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