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是從何首烏中提取的。作為染料(靛藍),將鏤空的圖案鋪在白布上,用刮刀將防染劑刮進圖案的縫隙中,印在布上。晾幹後放入染缸中,靜置20分鐘,取出氧化通風30分鐘。壹般要反復染色6到8次才能達到要求的顏色。然後取出在空氣中氧化,晾幹後刮掉防染漿粉,呈現藍白花紋。
因為都是手工印花,幹漿必然會有裂紋,形成了手工印花藍布的獨特魅力——冰裂紋,而機印藍布或者沒有傳統工藝的藍布都是青花,沒有手工痕跡,所以傳統工藝的保護迫在眉睫!藍色印花布的圖案吉祥喜慶,近300年來深受普通百姓喜愛。
藍印花布是我國的壹種工藝品,是傳統的鏤空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印花布,俗稱藥用貼布、澆水布。是我國傳統工藝印染產品,已有1300年歷史。其主要產地包括江蘇省南通市、浙江省桐鄉市、湖南省邵陽市和山東省蘭陵縣。
最初用藍草作染料印花染色。藍印花布是用石灰和大豆粉制成的合成灰漿烘烤而成,用棉花、手工編織、雕刻和刮擦制成。
種族發生
藍印花布起源於秦漢,興盛於商業發達的唐宋。《古今圖書集成》壹書記載:“藥補布——用膏藥藥染,曬幹,灰化,然後青花,有人物,花鳥,各色詩詞,作簾用。”
在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清時期,藥貼布在民間廣為流行,於是古今圖書整合的產物就是考證:藥貼布俗稱澆花布,今天隨處可見。《光緒通州誌》記載:“植藍成邊。五月叫頭蘭,七月叫二蘭。是壹灘水,浸了石灰,攪了幾千遍。除去水分後,就成了靛藍,用來染布,叫小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