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了抗藥性,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快速消滅人體內的瘧原蟲,對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受中國經典《肘急方》啟發,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被譽為“拯救兩億人”的發現。
2015,15 10月8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中國人。多年從事中西醫結合研究的屠呦呦,創造性地開發出抗瘧藥新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0%,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指明了壹個方向。
擴展數據:
與以往的抗瘧藥不同,青蒿素的抗瘧藥機制主要作用是幹擾瘧原蟲表面膜線粒體的功能,先作用於食物囊膜、表面膜和線粒體,再作用於核膜和內質網,對核染色質也有壹定的影響,最終導致寄生蟲結構的完全解體,而不是幹擾瘧原蟲的葉酸代謝。
其作用機制也可能主要是幹擾表面膜——線粒體的功能,作用於食物泡膜,阻斷營養攝入的最早期,使瘧原蟲迅速出現氨基酸饑餓,從而迅速形成自噬小泡並不斷排出體外,最後瘧原蟲失去大量細胞質而死亡。
具體藥理作用分兩步:第壹步是活化,青蒿素被瘧原蟲中的鐵催化,其結構中的過氧化物橋斷裂產生自由基;第二步是烷基化。第壹步產生的自由基與瘧原蟲蛋白復合形成價鍵,使瘧原蟲蛋白失去功能而死亡。
百度百科-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