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的起源早在公元前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中國秦漢以後就有燈籠了,紙燈籠可能是在西漢發明紙以後。
元宵節看燈籠的習俗起源於漢初,但也有傳說說唐明帝在元宵節在商鞅宮打燈籠,慶祝國家和人民的和平,然後綁燈籠。伴隨著搖曳的燈光,象征著“彩龍吉祥,民富國強”,打燈籠的習俗至今仍廣為流傳。
擴展數據:
關於打燈籠的起源,民間還有壹個有趣的說法。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到處都有許多兇猛的鳥獸傷害人和牲畜,所以人們組織起來打敗它們。壹只神鳥因迷路而墜落人間,卻被壹名毫無防備的獵人射殺。天帝知道後,非常生氣。他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放火燒地,燒毀所有的人和動物的財產。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壹個聰明人想到了壹個辦法。他要求每個人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裝飾自己的家,讓天帝以為天兵放了火。
正月十五的晚上,皇帝低頭壹看,發現連續三個晚上,世界都是紅色的,噪音震耳欲聾,以為是火的火焰。為了紀念這次成功,每家每戶都在正月十五掛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