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如下:
1、周公《誡伯禽書》
2、司馬談《命子遷》
3、諸葛亮《誡子書》
4、李世民《誡皇屬》
5、顏之推《顏氏家訓》
6、包拯《包拯家訓》
7、瑯琊《王氏家訓》
8、朱柏廬《朱子家訓》
9、袁采《袁氏世範》
10、歐陽修《誨學說》
11、李毓秀《弟子規》
家訓作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壹點。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壹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壹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麽和禁止什麽,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