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秋節是苗族的節日,流行於湘西花垣、鳳凰、吉首、蘆溪等苗族聚集地。此外,秋祭不僅是苗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苗族人民迎接豐收、慶祝青年男女交流的大型娛樂活動。它通常在每年收錢後的秋季開始時舉行。
趕秋節的習俗吹長號,舉苗旗。
苗族祭祀祭司,敲著鑼,吹著長號,舉著苗旗,圍著五谷神,浩浩蕩蕩地走上祭壇,準備祭祀秋神。在秋田的另壹端,女孩們穿著白色和粉色等不同顏色的苗族傳統服裝,跳著接龍舞和都樂舞。山坡上,苗族姑娘在能坐八個人的秋千上笑著唱著苗歌。這是苗族最古老、最盛大的傳統社交活動之壹。
秀山縣文化旅遊委員會副主任李誌明介紹,秋節主要起源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在自稱“國雄”的湘西黔東支系苗族地區廣泛流傳,即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周邊的松桃縣、秀山縣、重慶、湖北來鳳縣等8個縣市,形成了約200萬人的苗族秋節文化圈。
苗族傳統的秋驅是在農歷立秋的那壹天舉行,當天的活動叫正秋,之後的壹系列活動叫續秋(苗語叫雅嘎秋)。活動規模可大可小,可由壹個村、壹個村或幾個村聯合發起,地點選在當年秋初的值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