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山伯與祝英臺》:粵劇團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保持朱良故事基本結構和經典版本藝術精髓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詩意品格,強化“蝴蝶”形象。
2.玉簪:越劇經典之壹《玉簪》,是金采風的代表作之壹。該劇講述了明朝官員李廷黻將女兒秀英許配給於的兒子俞,但秀英卻被折磨成疾。毓麟深感懊悔,便去北京考了終葵。他邀請馮冠夏向秀英道歉。
3.“五個姑娘過生日”:楊太太因為養女三春和丈夫窮,被趕出家門,心裏很不高興。後來楊因為得罪嚴嵩被革職,所有的姑娘都無法依靠她,只有三春收留了她。楊太太知道世界有冷暖。該劇通過五個女兒的經歷,展現了封建社會女性的生存狀態和命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越劇曲調的發展
1、1920年,升平宋戲臺老板周林之從嵊縣請來三位樂師,組成越劇史上第壹支專業伴奏樂隊,初步建立了“板腔”音樂框架。
2.1938年,姚水娟演出木蘭戲,其唱腔在四聲調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後被稱為《弦外之音》,又稱《掌權者之音》。但由於這種唱腔在戲後不再傳唱,未能普及發展。
3、194210、袁雪芬在進步戲劇的影響下,對傳統越劇進行了全面改革,史稱“新越劇”。新越劇把以前“小歌劇團”活潑跳躍的主腔改成了悲涼舒緩的唱腔。
4.6月1943 11袁雪芬演奏《香妃》、演奏《喪史》時,與鋼琴家合作,袁將“音階調”規範化,範創作“和弦調”。後來被其他越劇演員吸收和豐富,發展成為越劇的主旋律。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並演化出不同的流派。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越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