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祖:壹般在堂中設龕或香爐,節(辭年八節)繼續供奉。近親祖先死了,就加上“嫉妒”。遠祖活得久了,多了,就把“忌神”和祭祀節日省下來,改為“春分”和“秋分”祭祀,俗稱“春秋節”。
2.祭天父母:在門頂設香爐,每年正月初九、初壹、十五祭天。
3.祭佛:又稱神秘天真的北極之神。民間傳說常以其“香”及其旗於門頂,與“天地父母”爐壹起,每年每月初壹、十五祭祀。
4.祭祀太陽:民間有“太陽生於三月十九”的說法,即當天中午,婦女將祭品放在天井或門外的太陽下,焚香祭拜太陽。
5.祭祀土地爺:土地爺也叫叔叔,民間有“叔生於三月二十九”之稱。舊俗中,常於門後墻踵設竈,每月三月二十九日、初二、十六日定期祭拜,供奉祭品、飯菜、水果、糕點等。
6.祭祀五谷之母:民間有“五谷之母生於六月十五,十月十五”的說法。舊俗中,五谷之母(神農像)掛在餐桌墻上,每年農歷六月十五、十月十五及節日期間供奉。
7.獻祭幸運之神,也就是財神。私人商戶,無論生意大小,都有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每月初壹、十五拜福神的習俗。
8.竈神:竈神,俗稱“臥竈大師”,也稱“順民公”(九天司或司君)。民間有“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公生”的說法,舊俗在每年農歷大年初壹和農歷大年三十祭拜,其神龕多設在竈壁上或煙囪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