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書-駁殼槍
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肉鴿亭》等佛教本生故事。
魏晉時期的卷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征,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卷》、《女史卷》,都有人物不斷出現在卷軸畫上構成故事,畫面旁還有簡單的文字描述,在形式上與後來的連環畫十分相似。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錦旗等形式傳播佛教。錦旗是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的薄絲條,常掛在道場或平臺兩側。這時,漢族中還有壹種流行的說唱形式叫“變文”,每段配壹幅圖,裏面有佛教故事、民間傳說等。這個問題後來影響了朱功調等漢族民間文學。[1]
宋代至明清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從畫像石、壁畫轉向了寫書、書。有大量帶有插圖的書籍,插圖的內容生動地展示了書籍的精彩內容,受到讀者的歡迎。宋嘉佑八年出版的《列女傳》是眾多故事中最早的插圖,連環畫的形式已經成型。至今保存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明代萬歷年間20年的《孔子碑》刻本,是大副的全本素描,詳細描述了孔子的生平。
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線描插圖。在張輝的小說裏,只畫書中人物的叫“繡像”,畫每個故事的叫“全圖”。每次前面都有幾幅帶有故事情節的插圖,叫做“惠惠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