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公以老莊為祖,《道德經》明確提出:清空內心,堅定肚皮,柔中有專屬精神,可歸嬰兒。所以後來道教創立之後,就遵循這些理論創立了胎息法。到了唐代,司馬季承提出了“思”的主張,即思考我的上帝和我的身體,以達到寂靜的境界。同時要用導氣的思想去修煉,導氣是金液歸丹、大小周、天等方法的初級階段。
道家功的理論體系不像佛教那樣嚴謹,也不像佛教那樣充分解釋氣功的術語和概念。此外,道教中使用的隱語很多,混淆了很多名詞的概念和含義。金代以後,壹些道家在理論改革中大量借鑒了佛教的理論成果,逐漸形成了壹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
道家功早期的功法比較簡單,除了我的老祖宗老子創立並倡導的養心法,就是莊子創立的斷心、坐忘、足跟呼吸、吹牛呼吸、熊鳥拉伸等仿生指導術。
道教在東漢末年創立後,吸收了許多古代養生術和神仙術用於宗教目的。它在總結了氣功的各種流派後,創造了壹些具有道家特色的方法,道家龔成熟起來,成為中國古代氣功史上的壹大流派。
在功法上,道家有以下幾種功法:守壹、呼吸、導引、行氣、守心、忘坐、心中齋戒、恢復精氣、避谷、腳跟休息、胎息、內丹、太極傳、八卦掌,其中以守壹、導引、胎息、守心、內丹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