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道教實體活動的正式存在是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和漢末張道陵的《老祥子朱爾》是道教信仰和學說形成的標誌。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家元素,但遠不能代表道家精神,傳達老莊思想。他們絕不能混淆。
擴展數據
道教起源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是壹種原始的多神崇拜的宗教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不朽,達到不朽,並幫助世界和拯救人民。它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並在現代世界中積極發展。
道家雖然自戰國以來就是諸子百家之壹,但是道家卻把以前的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末才出現邪教,宜州(今四川)的石天尊稱老子為大老先生。到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二(太上老君)是唐朝的始祖,在唐朝尊稱老子為大道元闕聖人,太上皇軒轅。
百度百科-道教起源
百度百科-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