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俗稱“端陽”。遵義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是:
家家戶戶在大門兩邊掛上菖蒲艾葉辟邪,吃粽子紀念屈原。孩子們在胸前佩戴香囊、布猴、用彩色絲線包裹的菱角和雄黃酒,以驅除流行病和驅蚊。那天出去瞎逛,叫“百病”。據說那天采的草藥都是藥,開水洗澡可以避免生瘡生疥瘡。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紀年》記載,盛夏太陽在山上時為盛夏,五月為盛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在陽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又叫“午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和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為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落舉行的圖騰節。百越地區春秋以前,習慣在農歷五月初五以賽龍舟的形式舉行圖騰祭。後來因為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的詩人屈原在那天用壹塊巨石投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了樹立忠君愛國的標簽,就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在壹些地區,伍子胥和曹娥也被紀念。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就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批準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成為中國第壹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