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絡媒體曝光了壹位賣傳統熟肉的農婦。結果買方舉報其銷售的相關產品為三無產品,訴至法院。法院判給女方5萬元賠償金,在網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反響。
四川的王女士在網上賣熟肉,這是婆婆做的傳統農家菜。壹個買家花了4500元買了150碗。對於任何壹個關註的賣家來說,真的有很多買家可以遇到這麽大方的買家。這原本看似正常的買賣現象,最終讓王女士大吃壹驚。買方稱其銷售的熟肉屬於三無產品,起訴至法院要求王女士退還貨款並給6544。
對於任何壹個賣家來說,遇到這樣獅子大開口的買家,顯然是壹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王女士也料想到自己明顯遇到了騙子,質疑對方是職業打假人,認為對方提出賠償訴求的條件是出於不純目的,並表示將依法繼續訴求。
即使買家是職業打假人,畢竟站在法律依據的主動地位,在維權中確實占據了壹定的有利地位。畢竟隨著人們保護自身消費者權益意識的提高,也正是在上面曝光的案例中,王女士的土特產做法已經初具規模,不屬於傳統的小生產作坊。因此,作為壹個商業生產者,她應該真正遵守市場的相關操作準則,否則她將在相關的交易糾紛中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