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農業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種,商周時期開始使用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戰國時期,鐵農具得到普遍推廣。
春秋後期,牛耕出現,戰國普及。從此,鐵犁牛耕成為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進壹步發展,出現曲轅犁,中國犁耕技術成熟。
隨著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斷興建,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分別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形成,並日臻成熟。
擴展資料: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斷改良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之壹。
西漢中期,人們發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時,可以把土按壹定方向翻倒,並能同時完成翻土、滅茬、開溝、起壟等工序。自此之後,牛耕得到廣泛的推廣。
唐代,在長江下遊壹帶早已出現了曲轅犁(又名江東犁)。曲轅犁的發明,是自漢代之後農具改革的又壹次突破。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轅犁與前代犁相比有三個優點:
1、曲轅和犁褩的出現,這不僅減輕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轅犁回轉相妨的缺點。
2、犁評、犁梢的出現,使得入土的深淺、起土的寬窄更加隨心所欲。
3、犁底修長,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時平穩、深淺壹致,利於水田使用。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精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