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抱腹:漢代的內衣,又稱“心衣”。基礎是“袍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
2. 兩當:魏晉時期的女內衣,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
3. 訶子: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壹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
4. 抹胸: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
5. 合歡襟:明朝的女內衣,由後向前系束,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6. 主腰:從抹胸發展出來的壹種內衣,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女子的內衣講究舒適和美觀,同時也註重實用性和功能性。不同的內衣類型適應不同的穿著需求和場合,體現了古代女子對於自身形象的註重和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