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壹詞出自《詩經》和《楚辭》,也常用於俗語中,形容壹個人的輕浮行為。這個意思和《詩經》《楚辭》無關,和病有關。據雲公《七年之癢,幾許風騷》壹文考證。
“騷”字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層意思。壹種是正面的,描述壹個人在某壹領域取得的獨特成就,如“獨領風騷”,其來源是《詩經》中的郭峰和《楚辭》中的《離騷》。
風騷的另壹個含義有些消極,形容壹個人(通常是女性)在行為上表現不好,在性取向的表達上不含蓄。風騷的後壹種含義的來源顯然與《詩經》《楚辭》等高雅藝術無關,普通人也很難想象帶有壹些問題的風騷風格居然來源於對疾病的描寫。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約500年的詩歌。《楚辭》是中國第壹部文人寫的詩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燦爛結晶,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