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國木拱橋傳統建造技術的存在

中國木拱橋傳統建造技術的存在

中國傳統的木拱橋建造技術已有900年的歷史。文獻中最早的木拱橋是北宋時期中國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其橋無柱,實為單拱橫跨汴河,寬16.6米,猶如長虹。並承受橋面的巨大荷載。明清時期,我國南方的福建、浙江等地流行木拱橋的傳統建造技術,技術有壹定程度的發展,如建廊、加剪刀等。尤其是清代,木拱橋在浙江、福建分布更為廣泛,達到200多座,有500多名工匠,30多個手藝家庭以此為生。然而,自1949以來,由於社會的劇烈變化和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沖擊,傳統的木牌坊建築技藝日漸式微。據調查,從1949到1999的五十年間,浙江、福建兩省因自然和人為原因損壞的木拱橋數量超過現有總數100多座。分布在福建寧德的周寧縣、壽寧縣、屏南縣等地的木拱橋主要水墨工匠相繼去世。只有極少數獨立主持建造木拱橋的主墨工匠健在,且年代久遠。泰順的董83歲,壽寧的81歲,屏南的黃春才73歲。現存的木拱橋大多分布在溫州市、麗水市和寧德市,達到78座,其中大部分位於偏遠、交通不便的山區,建橋人基本集中在這裏,只有50多人。

近年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傳統木拱橋建造技術的保護和傳承,並撥出大量資金對木拱橋進行修復。泰順董誌基修建了橋、瓊花橋,周寧張氏造橋者修建了周寧後坑橋、平南白象橋、堰橋,壽寧徒弟鄭高雄修建了壽寧張坑橋、長來溪橋、閩侯元吉橋,平南黃春才修建了金橋,新建了雙龍橋,為浙閩山區人民提供了方便,為旅遊點增添了新的風景,做成了木拱橋。

  • 上一篇:魚鉤與主線的捆綁方法
  • 下一篇:中藥:中藥的炮制方法——火法炮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