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畫壹般稱為畫家的畫,主要是畫在絹、紙上、裝裱起來的卷軸,簡稱“國畫”。它是由中國特有的羊毛制成的。
國畫
筆墨顏料,按照長期的表現方式和藝術規律創作出來的壹幅畫。
中國的繪畫按取材和表現方法可分為水墨畫、重彩、淡絳、工筆、寫意、線描等。按其題材分,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長卷(又稱手卷)和橫帷、條幅和中堂、畫冊頁和鬥方、折扇和扇上畫的團扇等。
中國繪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與之相關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的認識。
中國有悠久的繪畫歷史。古代出現了原始巖畫和彩陶畫,戰國時期出現了帛畫。這些早期的繪畫為中國後來的繪畫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奠定了基礎。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畫是主流,描繪地方歷史人物,繪制文學作品。山水畫和花鳥畫也在此時萌芽。同時有意識地從理論上把握繪畫,提出評價標準。隋唐時期的繪畫呈現出全面的繁榮。山水畫和花鳥畫已經成熟,宗教畫達到頂峰,出現了世俗化的傾向;肖像畫主要表現貴族生活,有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五代兩宋的人物畫已經轉向描繪世俗生活,而宗教繪畫逐漸衰落,山水畫和花鳥畫躍居繪畫主流。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時期,水墨山水、寫意花鳥得到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卻走向了模仿,與時代和生活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