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非常微妙的國家。我們說“工匠精神”,其實是想回歸精致文化及其文化本體的本來面目。對於精致文化的內涵,我認為包括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忠誠等重要特征。從生產的角度來說,不應該淹沒工業化、機械化生產中生產者的個人創意、個人審美、個人品味、個人技能、個人對產品的理解。
隨著消費領域的不斷擴大,產品的科技品質、個性內涵、性價比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只有質量過硬、個性突出、性價比好的產品才會越來越占據市場。“工匠精神”就是要為工匠正名,讓他們擁有應有的社會地位和尊嚴,對他們做出新的價值判斷,讓他們擁有應有的價值。
工匠精神是壹種態度,壹種傳承,壹種創新,壹種追求。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最大困境和瓶頸是社會對傳統藝術地位和價值的認同,尤其是年輕壹代對傳統非物質文化和手工藝藝術傳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普遍缺乏認識,導致中國越來越缺乏工匠精神。我們不能簡單地指責年輕壹代的功利和浮躁。要真正改變這種狀態,需要政府、專家學者、大師傳承人重視並研究對策。從政策體系、輿論導向等方面,從制定振興中國工匠精神體系的政策,到提升中國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社會地位和認知,鼓勵藝術家在傳統手工藝市場創新,重視手工藝人才的培養,都應該做出務實、長期的努力和改進。